热线:18550174521

经典案例

建筑改造|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陇上书店
建筑设计: 畎亩建筑
面积: 260 m²
项目年份: 2021
摄影师: WDi
厂家: Du Pont, 拜诺, 阿普尔顿
设计团队:尹舜、师琦、卢欣和、朱思怡、续爽
照明顾问:杨秀(TJAD)
委托方: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施工方:上海住安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平山项经部
城市:上海
U型玻璃名称:超白钢化大香梨504
U型玻璃型号:K25/90/8 (262mm*90mm*8mm)
U型玻璃长度:6515mm


项目位于河、桥、路交汇处,西北为陈园(文理学院)和图书馆。原建筑为二层四坡屋顶老建筑。作为校园历史环境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大学希望它在更新后成为具有“书店、咖啡、创意艺术和沙龙”功能的校园重要公共空间。


楼梯 - 包裹身体的光。 原来的混凝土旋转楼梯虽然破旧不堪,但它却像拐角处的雕塑一样,收集了一段时期的记忆。为了在梳理流动的同时再现记忆,我们将它的结构改造成了一个室内钢楼梯,赋予它“华丽蓝”的色彩属性,构建了一个双U型的半透光介质。外界面上的双层U型玻璃。



在里面,U型玻璃的物质性几乎消失了,只剩下光线弹奏的琴弦;拾级而上,柔和的光芒包裹着全身,仿佛重温旧日时光,为二楼的沙龙区增添了几分沐浴圣光的仪式感。远远望去,不同光线下的漫反射雕刻出蓝色螺旋楼梯朦胧的质感,楼梯上的人影摇曳、暧昧、动人,演变成人光互动的艺术装置,重新塑造“看到和被看到”的视觉焦点。校园场所的记忆得到再生,功能楼梯升华成一个形而上的精神空间。


幕墙- 捕捉光线的界面。 有趣的是,书店西墙与陈园之间有一条两米宽的缝隙,让人想起江南古典园林中狭长的光之庭院。为了捕捉这狭长的天窗,我们用多层连续的半透明介质替换了整个实体墙,使用了各种材料,形成了一个带有阴影色调的“四边厅”。结构框架由木材制成,聚碳酸酯板和磨砂亚克力板接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 14 米长的半透明展示柜界面。


在不同通透性的柜子中植入大小不一的透明孔洞,在透明的微妙变换中,开放的界面捕捉到跳跃和变化的光影的释放。逐渐半透明的窗户静静地吸引着人们窥视房间对面的艺术实验室正在发生的事情,偶尔的互动会引发探索的欲望。书店内部,几个半透明的柜子作为隔断墙,增强了空间的整体通透性。视线在空间中蔓延,人来人往,书本层叠,交织为一体。
屋顶 - 一种用于倾倒光线的装置。 老建筑的四坡屋顶使得二楼的空间狭小而昏暗,结构因时间的推移而受到严重破坏。经过反复考虑,我们将屋顶的一部分抬高,以满足党建会议和学术沙龙的特殊功能,并在三侧设置侧高窗,引入强大的光线,塑造一个略带崇高感的向内空间。


在不同的时间,锐利的光影犹如时钟的指针漫步,从不同的角度对角划破空间,引发与人影的空间对话。夜光天花采用杜邦纸代替普通光膜,保证空间的完整性。杜邦纸绷紧时产生的褶皱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手工感,在夜间形成整体发光的有质感的顶面。白天和黑夜,这种透光天花板装置为高品质的团体活动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空间氛围。
窗——诗意互动的存在。 窗户是连接人、街道和自然的诗意存在。我们分析每一扇窗连接内外空间的不同需求,探索窗洞的不同尺寸和形式,以及打开或固定它们的方式,同时限制不同的坐姿和观看行为,呈现一系列窗语言,如如坐窗、后坐窗、落地窗、窥视窗、转角弧形窗和侧高窗。


空间接口调节连接的视线、光线和行为的范围。南侧采用窄窗朝向熙熙攘攘的迎宾路;在东侧,尽可能向青年河开放和透明;在北侧,晨园和校园之间的座位下形成了户外窗户,将城市街道的日常生活带入了校园。这些窗户或写出长长的绿影、蓝天下的飞鸟、水街的喧嚣,或引发隐秘的探索、街头观望和偶尔的互动。
地方的记忆 - 在建筑中分层的手工痕迹。 旧楼顶棚拆除后,顶面呈现出初期施工时浇筑的木模混凝土的凹凸纹理;结构加固后,我们惊讶于钢筋包裹的梁柱的秩序感和手工感与木制混凝土模具的质感之间的奇妙碰撞,因此我们决定保留浇筑混凝土的施工痕迹90 年代和翻新的结构加固。


通过用细腻的暖白色涂料覆盖顶面和覆钢,整个空间被赋予了一种暧昧和统一的基调。这对旧表层从混凝土柱上凿出后暴露的骨料的粗糙质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混凝土柱在空间中反复延伸。连续的、多层叠加的手迹,新旧并置,显与隐,暗示着建筑的历史,同时构成了一个新的能量场。